《出土文献与早期易学研究新进展》
小
中
大
发布日期:2025-05-20 10:24:55
主 讲 人 :刘光胜 教授
活动时间:2025-05-19 15:00:00
地 点 :历史文化学院501会议室
主办单位:历史学院
讲座内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地下《易》类文献资料大量出土,如马王堆帛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上博简《周易》、王家台秦简《归藏》、望山简、包山简、新蔡简、天星观简以及清华简《筮法》《别卦》等,极大地拓宽了易学研究的视野。本讲座以出土《易》类文献的面世为契机,梳理早期易学史上存在众多的学术公案,如文王、孔子和《周易》关系,《周易》阴阳爻符号起源等,以期重建早期易学史。我们主张用多线、多元的眼光看待早期易学传流,将早期易学分为《连山》《归藏》《周易》、清华简《筮法》四系。此正是在新见文献视野之下,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次新的尝试。
主讲人介绍:
刘光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出土简帛文献研究,具体方向是儒学史、先秦史、经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中国哲学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荣获省部级奖项多项。
学术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