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

首页科学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

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型的师范类院校,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沿革。发展至今,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新闻学、管理学、体育学和艺术学等。涌现了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王蒙、胡如雷、苑书义和陈超等学界名人。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工程主体类项目(清史纂修工程和《中华大典》编纂出版工程)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课题。出版了《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唐宋家庭经济运行方式研究》《中国环境史(六卷本)》《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元曲起源考古研究》《〈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宋金元明清曲词通释》《西柏坡与新中国》《河北经济史》《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河北文学通史》和《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等有较大影响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学评论》《哲学研究》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部分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和河北省社会科学特别奖等人文社科类重要奖项。

重视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文科年到位外科研经费快速增长,2021年到位经费达2700余万元。智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政府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高端智库特色品牌。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咨询活动,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党和国家、省级领导人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其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七项对策》《稳控菜价需改革城市菜市场经营体制》两篇研究报告分别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同时又分别被《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和中办秘书局《观点摘编》摘录;《应利用县级职教中心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新作为》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批示。

发挥学校研究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和研究力量,利用行业和地方的有利资源优势,共建研究机构,推进国家及省部级创新型平台建设。我校自建“燕赵文化研究中心”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50多个,在此基础上,衍生孵化了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22个。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3个,河北省新型智库3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委宣传部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

下一步,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河北师范大学“十四五”规划》,制定相关实施意见,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我省的文化强省战略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